家用医疗器械种类全解析|检测、治疗与康复设备分类指南

随着家庭健康管理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走进了普通家庭。从血压计到制氧机,从理疗仪到防压疮床垫,家用医疗器械种类日益丰富。但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可用于家庭的医疗器械都必须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注册证可在国家药监局数据查询处查询),并符合国家监管要求。

包含DR、MR、CT等多种医用影像设备的产品矩阵图,用于说明家用医疗器械种类。

家用治疗类医疗器械

主要用于辅助治疗或缓解症状,部分产品具备物理治疗功能。

  • 远红外线治疗仪:利用远红外辐射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
  • 磁疗仪:通过磁场作用改善局部微循环。
  • 理疗仪:综合热疗、光疗等多种物理因子,适用于康复理疗。
  • 中频治疗仪:常用于缓解关节疼痛、促进组织修复。

生产和销售此类产品的企业需具备相应的生产或经营许可,可通过医疗器械生产许可咨询与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咨询确保合规。

家用检测类医疗器械

用于日常健康监测,帮助用户及时掌握身体状况。

  • 电子血压计:高血压患者日常监测必备。
  • 血糖仪:糖尿病患者配合试纸条使用,监测血糖水平。
  • 电子体温计:安全替代水银体温计,测量快捷。
  • 听诊器(简易型):部分家庭医生或护理人员用于辅助听诊。

企业在布局检测类产品时,需完成注册与临床评价,可参考医疗器械注册咨询医疗器械临床咨询。

家用康复类医疗器械

适用于术后康复、慢病管理或老年人日常护理。

  • 制氧机: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提供氧气支持。
  • 颈椎/腰椎牵引器:缓解颈腰部不适,辅助康复。
  • 防压疮床垫:适合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压疮。
  • 矫形器:用于骨骼或关节支撑与矫正,如护腰、护膝、足托等。

家用医疗器械的保存与维护建议

  • 遵循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标注的储存条件、维护方法执行。
  • 关注有效期:有使用期限的器械应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弃用。
  • 保护无菌包装:无菌包装破损即视为失效,不可继续使用。
  • 一次性器械不得重复使用:如一次性注射器、采血针等,重复使用可能引发感染。
  • 定期检查与保养:如血压计、血糖仪等,应定期校准,确保读数准确。

常见误区与纠正

误区正确做法
家用产品不需要注册证所有医疗器械均需依法注册或备案
说明书可忽略使用前务必阅读说明书,避免误用
一次性器械可多次用严禁重复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包装破损还能用无菌包装破损即失效,不可使用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