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种植体同品种对比的核心内容与要求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近日发布了《牙科种植体系统综述资料与已上市同类产品的对比需考虑哪些内容》的共性问题解答:

牙科种植体系统综述资料与已上市同类产品的对比一般需考虑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制造材料、性能指标、适用范围、作用方式、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异同,性能指标的对比应重点关注牙科种植体(系统)结构设计、表面处理及表面形貌、牙科种植体(系统)机械性能、骨结合及稳定性能的对比。其中,结构设计对比内容,需就不同类别的产品分别进行对比,对于存在结构差异的型号需就差异部分进行说明,对产品的结构(包括外形、颈部、体部、根端等)、几何尺寸、种植体-基台连接及抗旋转设计(如牙科种植体内外连接处的六角特性、锥度等)、种植体轴向平面特性(如种植体表面凸凹、螺距、螺纹、种植体轴向抗旋转沟槽)、穿龈形态及穿龈高度、平台转移等关键元素进行对比。同时明确产品有无使用新材料、新的活性成分、新技术、新设计或是否具有新作用机理、新功能。

我们来对其进行解读:

对于牙科种植体系统,通过与已上市同品种产品进行对比来完成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是一条主流且高效的路径。然而,“对比”并非简单地陈述“大家都是钛合金螺钉”,而是要求在注册申报的综述资料中,进行一次法医级别的、深入到产品设计最细微之处的系统性比较。

宏观对比:七大通用维度的异同分析

同品种对比首先需要在一个宏观的框架下展开,通常需涵盖以下七个通用维度:

  1. 工作原理
  2. 结构组成
  3. 制造材料
  4. 性能指标
  5. 适用范围
  6. 作用方式
  7. 应用技术

核心聚焦:种植体性能指标的深度对比

在上述框架中,对牙科种植体而言,“性能指标”的对比是重中之重。审评机构期望看到的是对直接影响临床长期成功率的四大核心性能维度的深度剖析。

1. 结构设计

这是对比中最为详尽和关键的部分,需要对种植体和基台的几何设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比较。

  • 整体与局部:包括种植体的外形(如锥形、柱形)、颈部设计(如倒凹槽)、体部形态和根尖设计。
  • 连接方式:这是系统的核心,必须详细对比种植体-基台的连接设计,例如是内连接还是外连接、连接口的几何形态(如内六角、外六角、锥形莫氏锥度等)以及抗旋转设计的差异。
  • 螺纹与表面特征:对比种植体体部的螺纹形态、螺距、螺纹深度,以及是否存在轴向的抗旋转沟槽等。
  • 穿龈设计:对比穿龈轮廓(Emergence Profile)、穿龈高度的设计,以及是否存在平台转移(Platform Switching)设计。

2. 表面处理与形貌

种植体的表面技术是影响骨结合速度和质量的关键。对比时需详细说明双方采用的表面处理技术(如喷砂酸蚀、阳极氧化等),并提供微观形貌的对比证据(如电镜照片),比较表面粗糙度等关键参数。

3. 机械性能

机械性能决定了种植体能否耐受长期的咀嚼力。对比应重点关注疲劳性能,这是预测种植体及基台连接系统长期存活率的核心指标。这也是医疗器械设计开发阶段的关键验证项目。

4. 骨结合及稳定性能

对比应涵盖能够证明产品骨结合效果及稳定性的研究资料,这些数据通常来源于文献、或企业自己开展的医疗器械动物试验,用以佐证产品的骨结合速度、骨结合质量(BIC%)、以及初期/长期稳定性。

最终确认:新技术与新功能的声明

在完成所有对比后,综述资料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性声明:清晰地指出申报产品与对比产品相比,是否存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计、新作用机理或新功能。任何“是”的结论,都意味着需要提供额外的、更详尽的研究资料来对“新”的部分进行充分验证。

钦思咨询申报建议

总而言之,一份高质量的牙科种植体同品种对比报告,是一次深入到产品灵魂的“解剖式”分析。企业必须以极度严谨和透明的态度,将自身产品与同品种在上述所有关键技术点上进行“像素级”的比较。一份条理清晰、细节详尽、图文并茂的对比表,是向审评机构证明“基本等同”的最有力武器。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