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有效期验证的透析浓缩物稳定性研究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近日发布了《透析浓缩物产品有效期应如何确定?透析浓缩物产品应如何开展其稳定性验证研究》的共性问题解答:

浓缩物稳定性验证建议参考《中国药典》中《原料药与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药物制剂长期试验要求提交验证资料,并根据该结果确定产品有效期。
  观察所有型号和装量产品,在实际储运包装时,在所选择的南方或北方对应温度和湿度贮存条件下,不同考核时间点的浓缩物稳定性。观察项目应包括技术要求中条款和化学污染物分析。
  按照技术要求规定,提供浓缩物在不同考核时间点溶质浓度、不溶性微粒、微生物限度(或无菌)、内毒素等项目的检验结果。干粉应增加溶解时间比较结果。在线使用B干粉产品还应提供至少四个时间点(透析开始时、临床使用时间三等分点、透析结束时)离子浓度、pH值指标的检测结果。不同考核时间点的化学污染物分析建议参考YY 0572《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中检测指标,组方原料中已经包含的化学离子无须检测。

我们来对其进行解读:

为产品设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有效期,是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过程中的一个基础且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血液透析浓缩物这类产品,其化学成分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其有效期必须通过严谨的稳定性研究来验证。一份设计周全、数据完整的稳定性研究报告,是支撑产品货架期声明的唯一有效证据。

核心依据:遵循药典的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透析浓缩物的稳定性验证,其要求之严格,堪比药品。法规明确要求,其研究方案和资料应参考《中国药典》中《原料药与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里关于药物制剂的长期试验要求。这意味着,整个研究过程必须建立在科学、系统的基础之上,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稳定性研究方案的关键设计要素

一个合规的透析浓缩物稳定性研究方案,必须周密地考虑以下几个核心设计要素:

全面覆盖:所有型号与包装形式

稳定性研究必须覆盖所有计划上市的产品型号(不同配方)和包装规格(不同装量)。不能用单一规格产品的研究数据来外推至所有产品,必须确保每个独立的产品单元都有其对应的稳定性数据支持。

真实世界模拟:实际包装与储运条件

研究样品必须采用与未来上市产品完全一致的商业包装材料和密封方式进行。试验的储存条件也应模拟产品在目标市场的实际储运环境,例如,需充分考虑中国南方(高温高湿)和北方(室温)等不同气候条件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考察项目:从性能到安全的全面评估

在稳定性研究的每个预设时间点,需要对样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以评估其质量是否仍然符合标准。

核心性能指标

这些是验证产品是否依然“有效”的基础项目,通常包括产品技术要求中规定的所有性能指标,核心项目有:

  • 溶质浓度:确保关键离子(如钠、钾、钙等)浓度仍在规定范围内。
  • 不溶性微粒:监控储存期间是否有微粒析出。
  • 微生物限度(或无菌)与内毒素:保证产品的微生物安全性。
  • 溶解时间(特指干粉产品):考察干粉产品在储存后是否仍能快速、完全地溶解。

在线使用产品的特殊要求

对于在线配制B液的干粉产品,除了上述项目,还需模拟临床使用场景,在透析过程的四个关键时间点(开始、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结束时)检测其溶解后液体的离子浓度和pH值,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化学污染物监控

这是评估产品在长期储存过程中安全性的重要一环,考察的是包装材料中是否有化学物质迁移到浓缩物中。检测指标可参考YY 0572《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的相关规定。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产品配方中已包含的化学离子(如氯离子等),则无需在污染物分析中重复检测。这类安全性评估是医疗器械动物试验及其他生物学评价的重要补充。

钦思咨询专家总结

透析浓缩物的稳定性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企业从研究设计、样品选择、条件控制到项目检测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严谨细致。一份高质量的稳定性研究报告,不仅是获得产品注册批准的“敲门砖”,更是企业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负责的承诺。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