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体外诊断试剂有效期?实时稳定性研究要求解析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近日发布了《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有效期的确定》的共性问题解答:

体外诊断试剂产品货架有效期应依据实时稳定性研究资料确定,实时稳定性研究试验应于注册申报前完成,并依据试验结果确定产品有效期。实时稳定性研究应包括至少三批样品在实际储存条件下保存至成品有效期后的试验资料。
  同时,应充分考虑产品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不利条件,进行相应的稳定性研究。
  如注册申报时实时稳定性研究仍继续,可在注册申报时依据已进行的试验确定有效期,并可在后续完成相应稳定性研究后,通过变更申请延长有效期。

我们来对其进行解读:

体外诊断试剂有效期(或称货架有效期)是产品标签上最关键的信息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诊断的安全性。在医疗器械注册审评中,监管机构要求企业必须为所声称的有效期提供客观、科学、充分的研究数据支持,绝不能凭空估算或参考类似产品。

核心依据:实时稳定性研究

确定产品有效期的核心证据,来源于实时稳定性研究。这是指将产品在其实际储存条件下(例如标签上要求的2-8℃)存放,并在设定的时间点(如0、3、6、9、12个月等)进行性能检测,以验证产品性能是否仍在规定限度内。

关键要求:

  • 至少三批样品:为了排除单批次产品的偶然性,保证结论具有普遍性,研究必须至少纳入连续生产的三批合格样品。
  • 研究时长:研究需要持续进行,直至超过声称的有效期。例如,若想声称有效期为12个月,那么实时稳定性研究的数据点至少要覆盖到12个月,甚至更长(如13个月),以证明产品在效期末点依然稳定。
  • 完成时间:原则上,该研究应在注册申报前完成。

补充考量:运输及使用稳定性

除了在理想储存条件下的货架有效期,CMDE还要求企业充分考虑产品在流通过程和终端使用中可能遇到的不利条件,并进行相应的稳定性研究。这通常包括:

  • 运输稳定性研究:模拟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经历的极端温度变化,验证短期温度波动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 使用中(开瓶)稳定性研究:对于开瓶后可多次使用的试剂,需要验证其在开瓶后的规定储存条件下,能够稳定多长时间。

实用路径:先申报短期效期,后变更延长

考虑到一个长周期的实时稳定性研究(如24个月)可能会延误产品的上市时间,法规为此提供了一条非常实用的路径:

  1. 初始申报:如果您的实时稳定性研究仍在进行中,但已获得了例如12个月的可靠数据,您可以在注册申报时,依据这12个月的数据,先行为产品申请一个12个月的有效期
  2. 完成研究:在产品获批上市后,继续完成原计划的稳定性研究,直至获得24个月的完整数据。
  3. 变更申请:在获得完整的24个月稳定性数据后,通过许可事项变更的申请途径,向监管机构提交资料,将产品的有效期从12个月延长至24个月。

这是一个在行业内被广泛接受和采用的合规做法,它兼顾了产品尽快上市的需求和法规对数据完整性的要求。

钦思咨询专家视角:稳定性研究的策略规划

一个科学、完整的稳定性研究方案是医疗器械注册咨询中的基石。我们帮助客户从研发早期就设计符合法规要求的稳定性研究,确保体外诊断试剂有效期的确定既有充分的数据支撑,又能配合产品上市的整体时间规划,利用法规允许的路径,实现产品尽早获批和商业价值最大化。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