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低剂量模式技术要求的撰写要点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近日发布了《关于CT设备的低剂量成像模式,产品技术要求应如何要求》的共性问题解答:

如果CT设备宣称具有低剂量模式,应将“低剂量模式”视为一种典型成像模式,在产品技术要求中参考YY/T0310等适用标准,制定全面的低剂量成像性能指标,包括图像质量、软件功能等,以及剂量降低的具体量化指标,并在附录中明确低剂量成像模式兼容的扫描类型、人体部位等典型运行条件相关信息。

我们来对其进行解读:

“低剂量”是现代CT设备在技术发展和临床应用中的核心趋势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辐射安全。因此,在进行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时,任何关于“低剂量”的宣称,都必须在《产品技术要求》(PTR)中进行严谨、全面、可验证的定义。

核心定位:将“低剂量模式”作为典型成像模式

撰写CT低剂量模式技术要求的首要原则,是必须将其视为一个与其他标准模式(如常规、高清等)同等重要的典型成像模式。这意味着,不能仅仅简单地宣称“本设备具有低剂量功能”,而必须像定义其他任何一个扫描模式一样,为其设定一整套完整、具体的性能指标和运行条件。

技术要求中必须明确的关键指标

全面的成像性能指标

低剂量的实现,绝不能以牺牲必要的图像质量为代价。因此,PTR中必须清晰地定义在低剂量模式下,设备所能达到的图像质量水平。

  • 图像质量:应参考YY/T 0310等适用标准,制定在该模式下的关键图像质量参数,例如空间分辨率、低对比度可探测能力、噪声水平等。
  • 软件功能:应明确实现低剂量扫描所依赖的关键软件功能,例如迭代重建算法等。

明确的剂量量化指标

“低剂量”是一个相对概念,必须进行量化才能准确衡量。PTR中必须包含具体、可测量的剂量降低指标。例如,可以规定:

  • “在成人胸部扫描条件下,低剂量模式的CTDIvol(CT剂量指数)值不大于X mGy”。
  • 或者,“与标准成人胸部扫描模式相比,剂量降低不低于Y%”。

这一量化指标是医疗器械设计开发阶段必须完成的核心验证工作。

附录中的典型运行条件说明

为了确保低剂量模式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适用范围和条件必须被严格限定。PTR的附录中应详细、清晰地说明该模式兼容的典型运行条件,至少应包括:

  • 兼容的扫描类型:例如,轴扫、螺旋扫描、电影扫描等。
  • 适用的人体部位:例如,胸部、腹部、头部等。

将这些信息明确化,既是对产品性能的严谨界定,也是保障临床安全使用的必要措施,相关内容也应在医疗器械说明书中予以体现。

钦思咨询撰写建议

总而言之,撰写CT低剂量模式技术要求,其核心在于“量化”和“透明”。企业必须将这一宣称,通过一系列可测量的图像质量指标和剂量水平指标进行固化,并清晰界定其适用的临床条件。将低剂量模式作为一个功能完整、性能明确的典型模式来进行要求,是获得监管机构认可、体现产品技术先进性的唯一路径。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