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发布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5年9月26日发布通知,正式印发了《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该文件的出台,旨在贯彻实施相关法规,规范和指导对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经营者及电商平台的现场检查工作,标志着对这一领域的监管进入了更加标准化和精细化的阶段。

对于所有从事或计划从事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企业而言,这份文件至关重要。它不仅是监管部门的“检查说明书”,更是企业进行合规自查和风险管理的“操作指南”。特别是其中关于检查结果的判定标准,为企业明确了合规的底线。

指导原则发布背景与目的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已成为重要渠道。为加强监管,保障产品质量安全,NMPA制定了本指导原则,用以统一全国范围内的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现场检查工作。其目的在于规范检查行为,明确检查要点,确保对所有市场主体的监管尺度保持一致,从而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核心看点 检查结果判定标准首次明确

本次发布的指导原则,最大的亮点是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清晰、量化地定义了现场检查结果的三个等级:“通过检查”、“限期整改”和“未通过检查”。企业可以根据这套标准,清晰地预判自身合规水平和潜在风险。

判定标准细则如下:

  • “通过检查”需满足:
    • 所有关键项目(标识为※项)均符合要求;
    • 且,一般项目中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数少于3项。
  • “限期整改”将出现在以下任一情况:
    • 无关键项目不符合要求,但一般项目中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数在3项至5项(含5项)之间;
    • 或,有关键项目不符合要求,但一般项目中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数少于6项。
  • “未通过检查”将被判定在以下任一情况:
    • 不符合要求的关键项目数达到3项或以上;
    • 或,有关键项目不符合要求,且一般项目中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数达到6项或以上;
    • 或,被判定为“限期整改”后,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整改报告,或整改复查后仍不符合规定。

对于检查结果为“未通过检查”的企业,监管部门将可能向社会公开,并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若发现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将依据相关法规进行严肃查处。

对电商经营者及平台的影响与建议

这套清晰的判定标准,对所有持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并开展线上业务的企业,以及提供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的平台都提出了更高的合规要求。企业不能再心存侥幸,必须系统性地审视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我们建议相关企业:首先,应立即组织学习该指导原则,并对照检查要点进行全面的内部审核。其次,针对发现的薄弱环节,立即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对于合规体系尚不完善的企业,寻求专业的医疗器械注册咨询服务,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应对未来严格监管的明智之举。

为方便查阅,您可以通过以下链接访问通知原文及附件。

[通知原文的官方链接]

Microsoft Word图标,用于提醒访问者页面或文章中有可下载文档,以更好的服务需要医疗器械注册、医疗临床试验咨询的客户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