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医疗器械原材料供应商能否有两家?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近日发布了《一个产品是否允许有两个原材料供应商》的共性问题解答:

申报资料中需要对产品原材料供应商予以明确,如果同一种原材料有两家原材料供应商,申请人需对两家供应商所提供的原材料分别进行采购控制(涉及的申报资料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与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协议、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原材料检测报告、原材料供应商资质证明等),对不同来源原材料制成的产品分别进行性能验证/确认和风险评估(包括生物相容性评价),以确保两种来源原材料制成的产品性能一致,且均符合安全有效性要求。必要时,产品生产企业还需要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

我们来对其进行解读:

为了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控制成本或提升产品质量,医疗器械制造商常常希望为同一种关键原材料引入第二家、甚至更多的供应商。那么,从法规审评的角度来看,这样做是否被允许?答案是肯定的,但这背后附带着一系列严格的验证和文件要求。您必须向监管机构证明,无论使用哪家供应商的原材料,最终生产出的产品都是同等安全、有效的。

核心原则:分别控制,证明等同

CMDE的核心要求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分别控制,证明等同”。监管机构关心的是,更换医疗器械原材料供应商这一行为,是否会给最终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带来任何未知风险。因此,制造商必须对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同一原材料,以及用它们分别制成的最终产品,进行全面的、独立的评估和验证。

必须提交的“两套”申报资料

如果您计划使用两家供应商,那么在注册申报资料中,您需要为每一家供应商都提供一套完整的证明文件。

1. 针对供应商的采购控制资料: 对于供应商A和供应商B,您需要分别提交:

  • 质量协议:您与该供应商签订的质量保证协议。
  • 质量控制标准:您企业内部用于检验该原材料的质量标准。
  • 检测报告:该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的出厂检验报告,或您对其的进货检验报告。
  • 供应商资质:该供应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等资质证明文件。

2. 针对最终产品的性能验证资料: 您需要用来自供应商A和供应商B的原材料分别进行产品生产,然后对这两批产品分别进行全面的验证和确认,并提交相关报告,包括:

  • 性能验证/确认报告:证明两批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没有差异,均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 风险评估报告:分别评估使用两家供应商原料可能引入的风险,并证明其可接受。
  • 生物相容性评价资料:如果原材料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通常需要分别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以证明材料来源的改变不会引发新的生物学风险。

必要时的额外要求:现场审核

除了文件审核,在必要的情况下,制造商还需要对医疗器械原材料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以确保其生产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要求。

钦思咨询专家视角:供应链变更的注册策略

从注册策略的角度看,增加或变更医疗器械原材料供应商,绝不仅仅是采购部门的决定,而是一项需要注册、质量、生产多部门协同的严肃工作。其背后所涉及的验证工作量和成本,尤其是可能触发的生物相容性评价,是必须在决策前就充分考量的。在产品获批后进行供应商变更,更会构成重大变更,需要进行注册变更申报。

因此,在我们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咨询服务中,我们始终建议客户建立健全的供应商管理和变更控制流程。我们会帮助您从法规层面评估变更带来的影响,制定科学、合规的验证方案,确保您的供应链在保持弹性的同时,完全符合法规要求,避免因文件不全而导致的注册风险。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