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组目标值临床试验:目标值的定义与构建原则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近日发布了《单组目标值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中,目标值的定义和构建原则是什么》的共性问题解答:

与目标值比较的单组设计需事先指定主要评价指标有临床意义的目标值,通过考察单组临床试验主要评价指标的结果是否在指定的目标值范围内,从而评价试验器械有效性/安全性。由于没有设置对照组,单组目标值设计的临床试验无法确证试验器械的优效、等效或非劣效,仅能确证试验器械的有效性/安全性达到专业领域内公认的最低标准。
  目标值是专业领域内公认的某类医疗器械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价指标所应达到的最低标准,包括客观性能标准(Objective performance criteria,OPC)和性能目标(Performance goal,PG)两种。目标值通常为二分类(如有效/无效)指标,也可为定量指标,包括靶值和单侧置信区间界限(通常为97.5%单侧置信区间界限)。对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时,需计算主要评价指标的点估计值和单侧置信区间界限值,并将其与目标值进行比较。
  目标值的构建通常需要全面收集具有一定质量水平及相当数量病例的临床研究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如Meta分析)。随着器械技术和临床技能的提高,OPC可能发生改变,需要对临床数据重新进行分析以确认。

我们来对其进行解读: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除了大家熟知的平行对照设计,单组目标值临床试验(Single-Arm Study)也是一种重要且被广泛接受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不设置同期对照组,而是将试验组的结果与一个预先设定的、有临床意义的“目标值”进行比较。了解其适用范围、局限性以及核心要素“目标值”的构建原则,对于科学地设计临床方案至关重要。

什么是单组目标值临床试验?

  • 设计核心:该设计只包含一个试验组(即使用试验器械的受试者组),没有平行的对照组。
  • 试验目的:通过考察主要评价指标的结果是否优于(或不劣于)一个预先设定的“目标值”,来证明试验器械的有效性或安全性达到了专业领域内公认的最低可接受标准
  • 重要局限:由于没有直接的同期对照,单组设计无法用来证明试验器械比其他产品“更优”(优效)、“相当”(等效)或“不差”(非劣效)。它的结论仅限于证明产品自身性能“达标”。

“目标值”的定义与统计学要求

“目标值”是整个试验设计的基石,其设定的科学性直接决定了试验的成败。

  • 定义:目标值是在当前技术和认知水平下,专业领域内公认的、某类医疗器械在某个关键评价指标上所应达到的最低性能标准。它有两种常见形式:客观性能标准(Objective performance criteria, OPC)和性能目标(Performance goal, PG)
  • 统计学构成:目标值通常是一个具体的数值(如事件发生率、成功率等),并且在进行统计比较时,并非简单地将试验结果的点估计值(如平均值)与之比较。科学的方法是,计算试验结果的97.5%单侧置信区间下限,并要求该下限值必须高于预设的目标值,才能判定试验成功。

“目标值”的构建原则:基于高级别证据

目标值绝不能凭空臆想或主观设定,它必须来源于对现有临床数据科学、系统的分析。

  • 数据来源:目标值的构建,通常需要全面收集关于同类产品的、有一定质量水平且样本量足够大的临床研究数据。
  • 构建方法: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例如Meta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一个能够代表当前行业公认性能底线的数值。
  • 动态变化:需要注意的是,目标值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医疗技术和临床实践的进步,一个领域公认的“最低标准”可能会随之提高。因此,几年前设立的目标值(OPC),在今天可能需要根据最新的临床数据重新进行分析和确认。

钦思咨询专家视角:何时选择单组目标值设计?

选择正确的临床试验设计是医疗器械临床咨询的起点。单组目标值临床试验在某些情况下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路径,特别适用于:

  1. 器械的作用机理清晰,疗效可预测。
  2. 同类技术的历史临床数据非常丰富、质量很高,为构建一个稳健的OPC/PG提供了坚实基础。
  3. 因伦理或操作原因,设立同期对照组非常困难。

此设计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向监管机构科学、全面地论证您所设定目标值的合理性。这需要强大的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和统计学能力。我们的团队能够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和数据分析,帮助您构建一个有充分证据支持、能被监管机构接受的目标值,为您的试验方案奠定坚实基础。

类似文章